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| 繼續訪問電腦版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【深度解析】香港電影是怎樣沒落的?港片還有重回巔峰的機會嗎?
Dec 25, 2020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三)電影盛世不再論調者談「港產片已死」
---港產片沒落Vs「港產片已死」


「香港電影已死」是籠統的說法,爭論者唔好咁斤斤計較表面字眼。
話港產片沒落,可以了吧?白x都知道,這是一個事實。
唔通話,講「港產片無死」,就等如港片未沒落?
本人廿幾年前得藝發局資助寫過一本探討港產片工業的書籍,就預測港產片產業會沒落。

(1)

分享至 : QQ空间
收藏
INSAFE System
關閉

22 個回復

倒序瀏覽
admin 管理員 2022-8-19 00:00:00
沙發
INSAFE System
關閉
電影盛世不再論調者談「港產片已死」
---多種屬性,以及多種發放/播放渠道

---首先,電影是一個多樣性的物種。籠統的說,這是一種觀賞性商品/娛樂品,它有多種屬性,以及多種發放/播放渠道。
---狹義來說,movie /film/motion picture是電影院放映的motion picture,頂多加埋電視台中播映的。
---衡量電影工業/產業的沒落,可以有多種標準。
第一個標準是﹕影院票房收入(後來加埋其他渠道收入)+賣埠收入=收入/市場。
第二個標準是﹕有多少人開工(暫時不計往大陸開工的)=資源。
第三個標準是﹕每年開拍多少影片(暫時不計往大陸開工的)=產業。
第四個標準是﹕多少資金投入?這方面很難計算,相信沒多少人知道。現今世界商品多是跨國,而資本也是跨國的=資本。

(2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-8-19 00:00:00
板凳
INSAFE System
關閉
電影盛世不再論調者談「港產片已死」
---港產片票房


---當時(1998年)我的書籍說,當港產片年產量低於50部時(當時沒有合拍片)、港產片就可以稱為沒落了。
---近年來,本土港產片年產多少部?(上映的華語片,是40多部)。
---票房。1992年時,港產片票房為11億港幣,遠勝西片票房。
---而近幾年,香港片(不是全部本土港產片)年度票房僅三,四億元到,
---除咗部份賣到大陸之外,其他外埠全部消減(比較上)。

(3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-8-19 00:00:00
地板
INSAFE System
關閉
電影盛世不再論調者談「港產片已死」
---港產片能養活多少人?


---照咁睇,本土港產片的產業能養活多少人?
沒有產品,沒有產業,就不能儲存資源(行家口中的人才)及發展資源。
沒有資源(幕前幕後),電影產業就會沒落。
比方說,啲後生仔幾有創意,幾有熱情、幾有幹勁都好,都冇錢拍,電影產品又何能產生?
沒有產品,又何來產業?
專職業者少,而業餘編創者卻奇多,塘魚多過塘水,一定Jam死。
搞搞下、後來者根本唔識拍戲了。例如,如何搞戲(路線、劇本)、例如,如何把勁的場面拍出來,等等。
一般話港產片已死/港產片沒落的人,是根據這個籠統的現狀(fact)而說的。
電影as品種之多樣性、多元化播放渠道,多方面收入,是另外一方面。我們的討論集中於(長片)產量這個標準上。
(短視頻的除外,那是另一種創作、另一種產業,且多是業餘性。)
我的書籍說,(港產)電影可能會沒落,但shooting career不會。

(4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-8-19 00:00:00
5#
INSAFE System
關閉
系統已解析youtube視頻,ID:c9g0u-I4XUE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9g0u-I4XUE
《杜琪峯提醒新晉導演未夠多元化 《一秒拳王》導演趙善恆批「香港電影已死」論不合邏輯 揚言「唯有繼續努力」卻被杜 Sir 糾正》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-8-19 00:00:00
6#
INSAFE System
關閉
電影盛世不再論調者談「港片已死」
---杜琪峯導演


杜琪峯是我最喜歡的導演之一。
「香港電影已死」話題風潮中,他是反駁此說最猛烈的人,而且一有機會,就會再說一遍。
在這裡,就電影工業方面,大家交流一下,說錯的地方,請指正。

我是港片盛世不再論調者,我尊重杜先生的感受性見解以及評論。
他說出了一個資深業者的看法,人們尊重他的誠意。
他是影壇大哥,人們get到他「阿叔坐大廳,大家唔使驚」的氣概。
然而,這恐怕是堂德訶德Vs風車的事兒啊!
更想直率的說,恐怕病者不能自醫,要聽聽醫生的話才好。(注)
他分析香港電影工業盛衰的種種,見解性實在麻麻。

(5)

注﹕ 「病者」是比喻,泛指電影產業,不是指個人。
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-8-19 00:00:00
7#
INSAFE System
關閉
電影盛世不再論調者談「港片已死」
---一些概念以及觀念


一些概念以及觀念,可以更準確些
●港產片不全等於香港電影。(這點不是針對杜先生)
---香港電影的定義闊好多,我們討論的是港產片。
●唔好捉字虱,「港產片已死」係refer to「港產片沒落」
●「香港電影不知死過多少次」,xx都知道,港產片已死是相對於盛世時而言。
---60年代死過一次?亂噏!當時外埠市場正起緊。杜先生記錯咗「粵語殘片」掛,而且那是轉型。
---70年代死過一次?亂噏!我比杜氏入行早,一直留意港產片工業的起跌。
70年代初正是本土港產片崛起時,吳思遠許冠文是領軍人物,後由兩間電視台人才繼續擴大市場。
● 不要以為港產片有起有跌,就等如港產片未沒落。杜氏似乎唔識睇趨勢,亦唔肯承認趨勢。
電影多平台化是另一回事,港片產業萎縮,是鐵板釘釘的事。以後點轉型法(假如仲有產業形態的話),唔知。

(6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-8-19 00:00:00
8#
INSAFE System
關閉
電影盛世不再論調者談「港片已死」
---不好用局部事實來引證全部現實


●個人有得撈(仲撈緊)不等如港產片未沒落。
---這相等於你在隔離房仲生牛牛,唔等於Cov-19不存在。
---個人有得撈=事實。港產片產量低於50部=沒落=產業現實。不好用局部事實來引證全部現實,that is邏輯謬誤。
---「他本人無,不等於其他人都無」,這種說法好冇風度,亦不合邏輯@港產片沒落。
相等於好多醫生仲用緊call機,但不可大聲話call機業冇沒落---這是比喻,電影是shooting career的一種,現今香港形形式式的shooting career相當蓬勃,港產片不是。

●身邊認識多年導演仲有得撈,irrenent。
---請問,這些資深導演仲剩返幾多個(仲有得撈)?唔計喺大陸嗰啲。
---偏偏,另一方面,依啲資深導演有時係會阻住電影往前發展的,請看看《七個樂隊》就知道,尚能拍否?另話。

(7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-8-19 00:00:00
9#
INSAFE System
關閉
電影盛世不再論調者談「港片已死」
---香港電影本身就是工業呀!


杜氏闡述港片工業,認知上不對。
●杜氏說(4:13)﹕「以前香港電影的輝煌,是由工業帶動的!…」
---認知錯誤,概念錯誤。香港電影本身就是工業,點樣自己帶動自己呢?
1949年大陸影人南下後,早在香港建立及擴大了香港的電影工業/產業(industry)。
---三尺孩童都知道,香港電影的輝煌主要是由市場帶動,這是資本主義ABC。
市場引入資本,產生人才資源遂而產生產品。先由南洋市場帶動,以及以南洋資金為先,邵氏兄弟和陸運濤都是南洋華人。
從來,香港本地市場是養不起香港電影工業的。
1970年代初,Baby boomer的一代長大了,加上TVB、RTV的培育,人才資源大盛。加上和資本的結合,製造了香港電影的輝煌(1972年至1990年代末) 。

(8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-8-19 00:00:00
10#
INSAFE System
關閉
電影盛世不再論調者談「港片已死」
---「有能力就能令香港電影再創輝煌」是bullshit!


●杜氏繼續說﹕「我相信假如我們的能力還在,繼續努力,工業會上返來…」
---x噏廿四,邏輯不通。比如一個年老而有慢性病的人,點會生龍活虎(有能力)呢,又點會回復身強力壯(輝煌)呢?
港產片係咪已經老邁,唔知,但肯定是營養不良。(唔好以為多年青人入行,就唔老邁 ,偏偏這就是令港產片老邁原因之一。)
---杜氏的盲點在於睇唔到病況,唔肯承認病況。唔肯承認「沒有市場」、「沒有資金」、「沒有產量」、「沒有人才資源」的這個工業現實。
---杜氏的盲點在於,以為咁多學院出身的編創人員湧現,就是人才鼎盛。前邊說過,塘魚多個塘水,只會Jam死。

(9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123下一頁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