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-2-15
From《元憶錄》第十話:抄劇文化---
>> 直至電視女梟雄周梁淑怡出現,她的本事在於將美國處境電視劇搬到香港照抄一次,有《雙星報喜》、《73》、《總督奇趣錄》等gag騷,這就是周梁淑怡的貢獻,但當她去到抄無可抄的時候,創作力已完了,最後她抄另一項,但注定是失敗的,就是長篇劇《狂潮》。<<
蕭若元回憶他本人的電視經歷,自有一套回憶系統。而評述電視史時,要求不高的話,側側膊可以聽下。假如要求高D,材料應該嚴謹D同全面D的好,側哂個人這一邊則不好,材料太粗疏亦不好。
上述一段就好有問題,我嘗試作一些補充以對歷史記載作些平衝,希望老簫不要介意。
也談舊時香港電視劇(1)
講舊時香港電視劇,當然以TVB為首,蕭若元可能無認真研究過當時TVB的「電視制作」(TV production) 和「電視劇制作」(drama production) ,講到一舊舊,聽到我地舊電視人側哂耳,同時由此踩TVB(梁淑怡時代) ,更不好。
●60年代至70年代,TVB的「電視制作」(TV production) 主要是:
◎新聞節目(包括紀錄片)
◎綜藝性節目(如EYT, 及大型節目)
◎戲劇性節目
◎一般性節目
◎特備節目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