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| 繼續訪問電腦版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影視雜憶﹕從肥亨塔Patreon談起
亨利塔高手健筆

2024-03-14

寫完上述貼文才來看亨利塔《臨時劫案》的長文。(注)
巴別突擊塔第322集20240311文字完全版
塔哥生活雜誌:《臨時劫案》,唔係被吹捧過度的話其實都算一套好戲》

話說,亨利塔這幾年大概是網上屈指可數的高手健筆(指普遍意義上的網台帖文界), 巴別塔是我唯一訂閱的Patreon。由於他的帖文太長(又用廣東話入文),以及好多嘢我唔識(不是矯情),我只挑選他罵黃絲友(焦土友居然勁過藍絲友百倍)以及有關電影的文章來看。
我早留意到肥亨利是以前蕭山幫中最識電影的人,另一個是梁錦祥(他躲在老蕭身後支吾唯諾)。肥亨利開過一輯專訪電影業者謝魯x的視頻節目,我為文評論過。那個所謂大C,也是編劇云,並號稱在電影界什麼職位都幹過(意謂什麼都識),笑死人無命賠。

(1)
注﹕以前我叫他做肥亨利。


分享至 : QQ空间
收藏
INSAFE System
關閉

12 個回復

倒序瀏覽
admin 管理員 2024-11-11 00:14:14
沙發
INSAFE System
關閉
影視雜憶﹕港產片人事
副導演Vs 助導

亨利塔作為一個學人以及非電影行業友,解拆電影種種,算是箇中高手了。但始終隔行如隔山。他某次訴說,影片得獎,副導演也有貢獻的、幾乎令我噴飯。托謝魯x大腳,都唔使咁。
我做過七八部影片的第一副導演,有資格發言。基本上電影行沒有副導演一職,西片叫助導(Assistant director),排名很低,和導演工作全不相干。沒有導演被炒之後,由副導演升上去的事。香港電影行業積非成是,助導消失,副導演橫行。Btw,謝魯x也不是專職副導演---幹過50部演員,而副導演只幹過四部,還標明只有一部是第一副導演,行家知道是什麼一回事。

(2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admin 管理員 2024-11-11 00:16:01
板凳
INSAFE System
關閉
影視雜憶﹕港產片人事
港產片職場分三個部門?

享利塔對香港電影行不認識的第二點是,他說,香港電影行分三個部門﹕導演部(?)、製作部,以及創作部。這是錯誤的。我涉身影視行業30多年(大片廠公司、獨立製片、三家電視台、自己開過電影公司),一直在留意、研究及撰寫香港電影工業文章,比較熟知香港電影行業的人事組織及演變。
享利塔是行外人,也怪不得他,我想藉此說一說這方面的狀況,好讓將來研究香港電影工業的人作參考。
(3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admin 管理員 2024-11-11 00:16:35
地板
INSAFE System
關閉
影視雜憶﹕港產片人事
大片廠公司是沒有創作部的
在張徹幚的經歴

首先,電影界沒有製作部之稱,製作部是電視台的稱謂,是製片部。and,大片廠公司是沒有創作部的,獨立製片也㳇有。
先說早期國泰永華、邵氏的情況。在片場中(即shooting階段),你是feel不到,也看不到任何編劇出現的,遑論什麼創作部。我入行時,作為場記,第一部跟的是張森導演,是他自己寫的劇本。以後跟的是林年同孫家雯的戲(俱開不成) ,也是只見油印好的劇本,不見編劇。
國泰永華倒閉後,入邵氏跟張徹組(as場記),拿到的劇本多是倪匡編的劇。在片場以及公司中,也feel不到編劇人員的存在。當時本人腦中,毫無「創作」的概念。後入長弓公司張徹幚,第一次擔正做副導演(《吸毒者》) 。第二部跟狄龍(《電單車》) ,又是倪匡的劇本,但拍下拍下拍不下去,和龍哥二人埋首修改劇本(還記得二人驅車往大埔道的什麼登酒店苦度)---多年後才了解到龍哥不擅長創作這一瓣。
我自己從來未想過要當編劇---我當時是電影青年,不是文青,也沒有寫過東西。

(4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admin 管理員 2024-11-11 00:16:58
5#
INSAFE System
關閉
影視雜憶﹕港產片人事
Michael許啟迪創作之門

後來偶然訪問許冠文先生,得以被吸納作為陪度友,以及被聘為《天才與白痴》的第二副導演(他竟不知道我當時已是一個熟練的副導演) 。
當時《天才與白痴》劇本僅有Michael自己手寫的一份(怕被人偷去),臨場時許氏親手派發當天應拍的部份。我當過場記,還能跟得上。抄寫後還翻譯給那個不懂中文的女主角Selina聽,嘉禾派來的老牌第一副導演葉x給遠遠甩了開去。
《天才與白痴》票房失敗後,我又跟Michael度橋近三個月(《行屍走玉》),單對單,學了很多東西。他啟發了我創作之門﹕「劇本是諗出來的,而不是寫出來的」!

(5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admin 管理員 2024-11-11 00:17:25
6#
INSAFE System
關閉
影視雜憶﹕
電視台編劇
華山家只有話梅及餅乾作夜宵

後來單刀闖入當時的RTV,當獨立編劇($150寫一集)。兼任過PA,做過佳視的高級編劇(職稱),也深入研究過TVB的創作部門。TVB一直是由一CD下轄數個ACD,RTV直至1990年的ATV,都沒有「創作部」(有另稱),這部份以後有機會再談。
在電視台撈過幾年編劇後,又回邵氏跟華山做副導演(《血鸚鵡》),又係倪匡的劇本,又是改到七彩。我記得,還拖埋當時尚未得志的高志森(此前RTV的編劇同事)上華山美孚新邨的家度橋。記得,沒有薪酬,沒有夜宵,華山不好意思地打開雪櫃話只有話梅及餅乾(!!),令我印象深刻!

(6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admin 管理員 2024-11-11 00:17:58
7#
INSAFE System
關閉
影視雜憶﹕港產片人事
倪匡原來是不識寫電影劇本的

數度參與修改倪匡的劇本,累得半死,所以我絕對不佩服倪匡(據說他收$5000一個劇本,現金,只交第一稿,絕對不會修改),他的小說,我只看過《老貓》(準備開拍電影,由我編劇)。

近幾年我才醒悟到(退役後,多番鑽研之餘),倪匡原來是不識寫電影劇本的,原因之一是他未跟過拍戲。我認為,電影劇本的基礎是先要懂得電影的組成(俗稱電影語言)。跟過片場拍攝的最好,未跟過拍攝,懂得電影語言也行(如葉念琛等人)。僅寫過小說的倪匡就不行。Same as老蕭,離開了熟練的拍攝黨麥當雄等人以及向氏公司等,就不行。

(7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admin 管理員 2024-11-11 00:18:11
8#
INSAFE System
關閉
影視雜憶﹕港產片人事
創作跟製作是分「階段」以及「組織」兩個層次

繼續講電影行業的所謂「創作部」。肥亨塔可能不知道,創作跟製作是分「階段」以及「組織」兩個層次的。以荷里活的標準而言,由idea(多數是有書籍原著)到寫成劇本(有版權、有經理人),是創作階段吧。然後,找到製片人(producer),找到資金,找到卡士(這點十分重要重),找到導演,可以開動了(大陸叫立項,但未必開拍得成)。

據悉,第一版的劇本(不是第一稿)往往再要找職業編劇人重寫出專業劇本(後來我才認清創意和專業的區別)。決定開拍了,則組建拍攝團隊,進入pre-production階段﹔然後shooting,然後post-Popcorn,最後是發行及宣傳。
but,對王家衛以及杜琪峯等人來說,由idea到現場開機前,都是創作階段。王家衛仲誇張,是用shooting去產生靈感,䌔續創作。

(8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admin 管理員 2024-11-11 00:20:39
9#
INSAFE System
關閉
影視雜憶﹕港產片人事
邵氏公司的編劇室

組織方面,平時大片廠公司是沒有創作部的。shooting時更沒有編劇跟場(我作為電影編劇,從來沒有跟過場)。
第二度回去邵氏公司時(副導演),我才知道邵氏有個合約編劇叫邱剛健,我在宿舍下邊和他打過一次照面。第三度回去邵氏公司(as製片),進出制片部,才發覺裏邊有一小間掛編劇室(?)名稱的房間。打開一看,笑死人,原來是一間印刷劇本的房間(當時劇本都是油印的)。

(9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admin 管理員 2024-11-11 00:21:05
10#
INSAFE System
關閉
影視雜憶﹕港產片人事
大片廠公司各職種的分配

肥亨塔的﹕「創作部」、「導演組」以及「製作部」的分法是錯誤的。
當時大片廠公司,工作流程是這樣子,以分工及管轄論,理論上,除了導演、編劇、演員、廠工、文員外,所有拍攝員工都Under製片部(由方逸華as總裁辦公室代表統領,而黃家禧是製作部阿頭---先前叫邵氏公司總經理(先是鄒文懷,後是袁秋楓)。

(大片廠公司時代、還沒有監製。獨立製片才設監製)
shooting工作,大片廠公司,藝術指導上,以及拍攝工作上,全聽導演的。分工行政上,在片場內,俗稱導演組的,下轄有武指、副導演及場記。
攝影組,攝影師轄下為燈光師、攝影助手及機器小工(俗稱數毛-zoom-組)。另,燈光師直接指揮棚內最惡死的電工組(平時總有10多人)---其他人不能指揮他們。
棚內,副導演代導演指揮化妝、服裝、道具、場務、臨特工作。大片廠公司時代,還沒有藝術指導(production designer)一職。只有美工組(主任)一職,不會跟場的。

(10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12下一頁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