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| 繼續訪問電腦版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系統已解析youtube視頻,ID:dIR0Dh7GAXc
《飯氣攻心2》: 陳詠燊能說會道202-02-27

話過少聽編導解說自己的影片為妙,但忍不住還是看了陳詠燊幾條YouTube。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IR0Dh7GAXc
飯戲攻心2導演陳詠燊專訪|解構續集謎團|今次邊個最有驚喜?|冇咗大佬點解都會開?|你重想知啲乜?|飯戲攻心2|阿感|游大東|陳詠燊|《娛樂導賞精華團》S3第8集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《飯氣攻心2》: 陳詠燊能說會道
陳詠燊不愧為文化人以及主持人,(而且是一名碩士)能說會道,內容很有道理,不若《智齒》、《4拍4家族》等片作者不知自己在說什麼。
我說過現今我看影片,樂趣在於研究作者的創作思路。陳詠燊很多的說法都是對的、但某些說法(或稱認知)和我大相逕庭,這可能就是主觀上的不同了。

(1)

分享至 : QQ空间
收藏
INSAFE System
關閉

4 個回復

倒序瀏覽
admin 管理員 2024-11-10 23:56:45
沙發
INSAFE System
關閉
《飯氣攻心2》: 陳詠燊能說會道

●(16:15開始)他說拍續集的策略(路線設計)。
---沒有了黃子華這個Factor。The Fat is﹕黃子華效應是主要賣座因素(現在搞笑巨星越來越少)。第二點是「疫情過後因素」,估計,《飯氣攻心1》縱使怎樣好,在平常市道只能收3000多萬。
---陳詠燊說,第二集(戲劇)結構和第一集沒有什麼不同,這一點我最不同意,前面說過了,再說一下。
---這不只是戲劇處理不同而已,而是「故事前提」中的中心衝突不同,戲也不同了。第一集是四角男女戲,有Action。第二集是內心探討戲,冇Action。Action去晒無無謂謂的Sideline戲,而Sideline戲又圓柱上一集的湯渣(背後的故事,前史) 。


(2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admin 管理員 2024-11-10 23:57:06
板凳
INSAFE System
關閉
《飯氣攻心2》: 陳詠燊能說會道

●(23:15開始)訪問者到「諸主角需要進步」、「擔正」的問題。
----他們似乎搞錯了角色與演員的區別,似乎搞錯了「角色在劇中的進一步自我揭露Self-Revelation」和「演員擔正做正主角」的區別。
---話說,電視上的Sit-com其中的人物角色的性格很少改變,以及很少Self-Revelation的。電影中的Light Comedy則有,如《飯氣攻心1》。但《飯氣攻心2》的「恐懼婚姻」issiue太沉重了,很難輕鬆得起來。而且各演員年紀太大,原來格格不入(指針對這個issiue,太中年危機feel了),這個issiue似是作者自己的於多於人物角色的。
---各角色由於要搞笑,性格又和第一集的不同,套句俗語,少了點靈魂。比如上一集鄧麗欣10分之Tough,這一集變蠢了,要穿丑衣。其他各角皆如是,40勾的王菀之明知林明禎和陳湛文假扮愛侶,緣何會在公眾場合一再表示演呷醋,第一場落筆打三更,變成王晶片式的假。
---所以我前面說「第二集各人物對遭遇的變化封閉了」,實情是、部份理由是,人設變弱了。
---那不是「進步」,陳詠燊甚至說是「成長」,更大鑊!四十幾歲人仲要成長?那似是developing或「對遭遇的反應所出的思想變化」,如「恐懼婚姻」issiue不好笑,中心沖突性弱,人物無戲可演(現在的是正劇演法)。
---林明禎這個人物反而亮麗,因為她是插科打諢的,因為他是在這個中心沖突之外的(很想和缺席的黃子華結婚)
(3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admin 管理員 2024-11-10 23:57:27
地板
INSAFE System
關閉
《飯氣攻心2》: 陳詠燊能說會道

●(43:20開始) 陳詠燊解說魏浚笙這個人物設計。
---他說,根據學術性派的理論,要搞反差。人們不禁問,那為什麼要挑這麼英俊的偶像人物?然後又無厘頭把它搞醜搞蠢?豈不是除䃿放屁揾戲來做?魏浚笙這個人物又犯了這部電影一貫毛病,要搞溫情(令到鄧麗欣撇除婚姻恐懼---這個鋪排很弱)又要搞笑。假如是王晶片,魏浚笙扮醜扮蠢(不知真假),觀眾會收貨,但這是喜劇面正劇呀。何必正面描寫這個英俊偶像派人物本身就是戇居兼蠢。
----怎麼會是「快速地合理地谷他(好笑的)性格」呢?偏偏是不合理,也不是性格,而是歡樂今宵式的搞怪---大陸喜劇,人物一定要搞點怪。香港喜劇不為之,最著名的周星馳許冠文的搞怪場面,後邊一定有理由。

(4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admin 管理員 2024-11-10 23:57:55
5#
INSAFE System
關閉
《飯氣攻心2》: 陳詠燊能說會道

●(1:10:15開始) 陳詠燊說他多「根據角色的心路歷程走、多於角色回應他/她的當下(?)」
---為什麼我偏偏覺得(銀幕效果)是相反的?原因可能是影片對婚姻這個issiue debate不夠多,甚至沒有debate---通過人物內心反省好通過Action好。底因可能還是故事前提中的中心衝突不夠強。

(5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