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三日
A25 星期五
《中華英雄》特技場面少
《中華英雄》三天過千萬﹐為逆市票房奇葩。然而影片雖然叫座﹐但普遍不見 佳評。
八十年代徐克搞特技片﹐有新銳之氣。到了九十年代末。先濤的技術更進步﹐ 但最佳拍檔的開創性卻不及徐克。
《中華英雄》是七十年代的漫畫書﹐主編人當時並無將之拍成一部大片的打算 。《中華英雄》漫畫當時的‘劇力’是李小龍式的。即好勇鬥狠加偏狹的民族主義 (打鬼佬)﹐其他元素則是雜亂無章的傳統武俠小說世界中的人物及招數。
當年不登大雅之堂的漫畫﹐現在被捧為經典。劉偉強甚至將《中華英雄》美化 了。華英雄一家的親情描寫﹐雖然老套﹐但畫面上拍出感覺﹐這是影片可觀之處。
文雋作為編劇能手﹐運用了多觀點倒敘的技巧壓縮了華英雄一家在美國的遭遇 。
其實《中》片拍得甚有心機。編導演製四方面都交足了貨。問題出於故事身上 。華英雄咁好打﹐為何要賣豬仔﹖華人血淚史有甚麼好拍的﹖與武打世界完全格格 不入。
至於特技方面﹐能量上比《風雲》差遠了。全片到了‘潑水大戰’才有高科技 片的感覺﹐特技場面太少了。
設計方面﹐特技與身手似乎不大配合﹐人物飛來飛去像卡通人物。有一場華英 雄‘躍’上月亮﹐觀眾席中有人高呼‘孫悟空呀’。
壓軸場面───自由神像大戰﹐人物動作竟像‘快格’拍攝﹐令人不解。幸而 有一場‘潑水大戰’﹐可作為高科技特技的典範。
杜維明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