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九九九年五月五日
D10 星期三
期望政府主導電影工業?
政府和電影工業關係究竟怎樣才算理想﹖近來不少評論喜歡將政府對電影的「 主導性」誇大。比如諷刺政府對「投資電影」「畏首畏尾」﹐又說新加坡(政府) 立意成為東方荷里活﹐意指港府再不生性﹐新加坡政府就會搶去港府(對電影工業 )主導性了。
這不能說是一種正確的見解。對電影來說﹐香港跟新加坡相對照﹐是這樣子的 ﹐香港是「無皇管」﹐百分之百自由﹐包括不干預政策(當然包括不投資拍片)﹐ 電影才得以興旺。
新加坡政府則甚麼事也想管﹐連報紙也變相是國營的﹐但社會(包括人才及歷 史條件)未能豐富到產生一個電影工業文化﹐主要是創作文化出來。
假如我們說「新加坡立意成為東方荷里活」﹐正確地說﹐針對的應是新加坡電 影行業﹐眾所周知﹐新加坡尚未有一個電影業界存生(零星的獨立製作人不論)﹐ 為甚麼沒有新加坡電影行業﹖因為沒有市場。社會太幼嫩﹐政府管得嚴的緣故。
移植港片人才拍新加坡片﹖這是一個異想天開的事﹐新加坡一塵不染﹐政府嚴 格地主導人民「馴良化」(一個健康市民的代名詞)﹐而大拍商業片…尤其是港片 )﹐就會破壞這個格局﹐這是新加坡(政府)無心無力建立東方荷里活的原因﹐請 不要說「境外電影在新加坡加工」就能成為一個荷里活。杜維明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