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
星期四

低收入影片生存之道

董琪

港產片景氣持續低迷,在聖誕節前,大片蟄伏不出。小片票房接連失利,在這個當口,能夠達到百五萬之數,已算是賣座片了。

請看,上周剛落畫的《魑魅魍魎》,八天收四十三萬。上映中的《鬼骨場》,五天收五十一萬。《榕樹頭講鬼》,四天收卅六萬,都不過百萬之數。

無獨有偶,這三部都是鬼片。香港電影界什麼時候才能改過一窩蜂的陋習?天曉得,這等票房好像很低,但據發行界的朋友透露,低處未算低,因為流行篤數。據悉,前一陣子,有一些百多二百萬票房的影片,實際上收入只有幾十萬。篤數達三四倍之多,令人咋舌。不過這只是行中流行的傳說,沒有人肯出來證實。

票房收入這麼低,為什麼片商還敢推出影片上映?據圈中人分析,這些影片經大線上映之後,能賣出影碟版權,會增加數十萬的收入。這些影片多是低成本製作,數十萬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筆大數目了。

但在香港上畫,成本也不輕。除了製作成本不計之外,上大院線要廿多個拷貝。每個拷貝費用近萬元,廿多個拷貝費則需要廿多萬元。加上至少十萬元以上的宣傳費,香港上畫成本起碼要卅萬元。

拷貝在香港上映之後,可以用稍低價特賣去東南亞(假如能賣埠的話),所以拷貝費的成本可以抵消。那剩成本僅是十多萬元宣傳費,這在一般獨立製片商的眼中,是博得過的。

因為影片上畫,片商與院商(即發行公司)的拆帳,一般是五五四五。即票房收入達卅萬元,就可以有十三萬元左右的回收,就可彌補成本。用十多萬元的宣傳費,取得上畫權,就算賣座極低,僅收回宣傳費,但可博到數十萬元的影碟版權費收入,何樂而不為?

假如影片「爆冷」收百多萬,就無端端發達了。這種影片製作費通常偏低,未開拍之前,就已接洽好外埠買賣。外埠收入加電視版權收入即可彌補製作費的支出,香港上畫就是純利收入。怪不得低收入影片前仆後繼,絡繹不絕了。可悲的是,香港市場給這些低價片不斷摧殘,快要連根拔起了。

影響最深的是電影院。小片片商收卅多萬可以生存,但廿多間戲院一個星期收幾十萬,日子肯定過不去。所以有人估計明年港產片院線會縮為兩線,拭目以待。
分享至 : QQ空间
收藏
INSAFE System
關閉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