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網絡電視王維基話周顯唔識嘢on捧明星橋
2015-1-11

從消搖遊中聽到呢則消息,咦,呢個問題我多年前碰過下,先Quote消息來源﹕
(轉貼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中環在線:周顯教捧明星 王維基唔領情(蘋日)2015-01-07

財經專欄作家周顯與「魔童」王維基原本大纜都扯唔埋,點知最近嚟個隔空筆戰。周顯出名係八卦公一名,乜都講一餐,早排佢喺專欄畀條橋魔童,教對方捧新人做明星,幫港視(1137)站穩陣腳,身經百戰嘅魔童就唔領情,寸番周顯唔識嘢!

周顯上星期以「如何搞起一個電視台?」為題寫專欄,佢認為一套電視劇,明星嘅重要性遠高於製作,N年前嘉禾之所以做得有聲有色,就係因為發掘咗李小龍、許冠文同埋洪金寶等。周顯跟住咪建議港視參考呢套,捧靚女、型仔新人做明星,捧到佢哋日日見報做偶像,只要幾個明星彈出,電視台就容易站穩陣腳咁話。因為係新人,所以電視台要簽佢哋10年經理人合同㖭。

簽10年死約或有違人權

寸嘴嘅魔童當然唔係睇完就算,噚日突登透過專欄寸番周顯「對我們及行業不太了解」,即係唔識嘢喇。王維基話,電視台最重要係建立品牌聲譽,並非靠個別演員嘅號召力。

而且,同演員簽10年或20年死約嘅話,呢類合約多數違反人權,法理依據不穩固,所以電視台不能建立喺幾個明星之上。王維基臨尾腰膶多句話「雖然80年代一些電影公司都是因為一些明星才冒起,但最後卻逃不過倒閉的命運」,周顯提到嘅嘉禾,咪已經賣盤囉。

王維基其實真係寸得起,佢先後開拓IDD市場同創辦香港寬頻,兩者都成功賺大錢,雖然未知港視掂唔掂,但佢前後搞咗5年,由唔識到識,其間跌跌撞撞,覺得一個財經專欄作家講嘅嘢唔在行,都可以理解嘅。

周顯噚日回應話,呢單嘢𠵱家好似一個影評人批評套戲唔好睇,就俾人話佢冇拍過戲咁喎。

李華華

分享至 : QQ空间
收藏
INSAFE System
關閉

5 個回復

倒序瀏覽
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-9-8 14:32:09
沙發
INSAFE System
關閉
我原則同意周顯的意見,但不是捧明星,而是以員拱台養台,王維基不識其中的分別,以下是我的舊文﹕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外購劇不足恃 1999-08-31(星島)

明報郭繾澂分析自製劇和外購劇有甚麼不同﹐結論是外購劇優點強於自製劇。 論點是有問題的。

郭氏又拿美國電視做例子﹐說美國電視台多不會自製劇集﹐一樣做得出色。這 是誤解了香港和美國電視生態的差別。

第一﹐美國的電視台是總台﹐外判給別人(製作公司)拍劇是標準做法﹐關鍵 是雖然是外判﹐控制節目品質的權力仍在總台的手上。這跟香港的外購劇是完全兩 回事﹐渣貨精貨都要播。

外購劇與外判劇(如秔食神秔﹑秔乒乓秔)不同﹐倒不是誰來製作﹐而是題材口味問題。香港的外購劇大部分是古裝劇﹐大部分是外地口味或東南亞口味。亞視碰上幾齣外地口味大受本地人歡迎的劇集﹐是幸運抑或是新電視文化的崛起﹖

說自製劇缺乏競爭﹐是絕大部分香港電視人不會贊同的。佳視的倒閉﹑亞視變相的萎縮就是競爭的結果。

自製劇的主要功能是能藉此維持一班本台藝員﹐藝員的號召力是一台之本。以戲養員﹐藝員的知名度又令劇集生色。這才能把一個電視台維持下去。試問小燕子旋風過後﹐有哪一齣劇集可再攀廿六點高峰﹖

郭氏說及的Networkisking﹐在美國應該是聯網優勢﹐在香港根 本不存在這個問題。無線是‘接收能力’比較強﹐近年來這方面也顯不出優勢了﹐ King個甚麼呢﹖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-9-8 14:32:45
板凳
INSAFE System
關閉
周顯原意是製造「本台年輕子弟兵」

睇返周顯「如何搞起一個電視台?」一文。咦,周顯原來唔係講捧明星,而係「製造本台年輕子弟兵」,同我(以前)的意思差不多。不過,周顯用六七十年代電影公司作比較,則不算很貼切。而家的電影生態則不用說了。現今基本上沒有了電影公司品牌效應,遑論that公司的影星。試看最大的公司英皇,諸影星都是散工者。

而TVB由70年代至今,都是邵氏影城模式﹕自己製造,長期低價持有。由於TVB一台獨大,很多理論不適用。假如用TVB和大陸電視生態比較,又不同比例。試下以後跟網絡電視HKTV比較,再說。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-9-8 14:33:12
地板
INSAFE System
關閉
去返王維基的argument,Qoute:

(轉貼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打對手最強之處
06/01/2015(晴報)


最近有些作家在專欄中談到我們,他們的意見有二:首先,認為製作劇集的成本太高,所以認為我們並不應該繼續長期製作;第二,就是認為做電視最重要的是捧紅幾個明星,那位作者更以某些電視明星為例。這兩個意見,我不敢說是錯,或許作者只是對我們及行業不太了解。


首先,早在三年前,劉天賜先生已勸我的電視台不要拍攝劇集,因為成本實在太高了,亦難以做出成果,難以跟無綫電視比較。因為劇集是無綫電視的主力及收入來源,若我們想從這方面去打擊他們,他們只會用盡所有力量來反擊。我撰寫專欄十多年,記得第一次寫的文章,就是關於怎樣跟電盈競爭,怎樣打擊對方最強之處,因為大家眼中最強之處,可能就是最弱的地方。攻破對手最強之處,令其收入大減,動搖對方的根基,才是商業上的致勝戰略。


第二,能帶動劇集的演員,多數都是偶像派的青春演員,內容也多數是愛情故事。我們播出幾套劇集後,有觀眾反映一些本來「熟口熟面」的演員,原來可以有非常不同的演繹方式。電視台最重要的是建立品牌的聲譽,而不是靠個別演員的號召力。除非跟一些演員簽訂十年或二十年的死約,但這些合約多數都違反人權,法理依據不鞏固,所以電視台並不能建立在幾個明星之上。雖然80年代一些電影公司,都是因為一些明星才冒起,但最後卻逃不過倒閉的命運。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-9-8 14:33:39
5#
INSAFE System
關閉
我不同意魔童基的邏輯﹕

◎第一,假定HKTV和TVB併駕齊肩競爭(注1) ,當然比品牌,基哥忽略視星/明星是品牌的重要成份。我猜,佢品牌的重點是「質素」,其中免不了他老哥領導及重新創造/製造港劇/節目的心願及結果--對不起,這使我想起新近影片Foxcatcher (2014)中的John du pont---殊不知,「質素」是一個虛詞,它和「長途電話回撥橋」完全不同性質。而「本台子弟兵」則是一種具體的品牌構成部份。

◎第二,魔童基對電視藝員、本台子弟兵和明星的分別,了解似乎不多。前有述,用TVB、RTV和邵氏嘉禾影星制度作比較,不甚貼切。但還得要比較,因為周顯用此作比較。話說,邵氏用的是「本公司子弟兵」+「長期低價持有」(80年代想轉,已遲) 。嘉禾是高價收購+與明星分利(本公司子弟兵政策不work)。我夠膽講,邵氏嘉禾公司後來沒落,和明星制度無關,俱是市場及港片生態因素所致(本人有專書論述)。基哥的「雖然80年代一些電影公司,都是因為一些明星才冒起,最後卻逃不過倒閉的命運」,觀察是錯誤的,不熟港片工業史。目前韓劇和大陸劇都是視星高薪製,無計。

◎而,周顯講緊的是走韓劇路線,長捧年青藝員以為己用,製造品牌效應。明星(尤其是貴價的)是否支持品牌Vs.自己長捧藝員(尤其是年青藝員)是否能製造效應,是兩個不同概念。

◎我(以前)的論點是,以戲飬員、以員拱台。TVB這個政策七十至九十年代都很成功,RTV/ATV撬極都唔work。

◎至於基哥的「簽10年死約或有違人權」,則笑大人個口,十分冬烘。當然我們十分討厭SB的剝削政策,但低唔低薪同培養本台子弟兵,是兩回事。周顯講的是捧,基哥講的是剝削。

注1﹕我沒有研究Hktv as網絡電視的消費生態,僅用概括印像。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-9-8 14:34:12
6#
INSAFE System
關閉
Siu氏講的是明星好難捧紅

就呢個話題,Siu氏又展示「神」的作風,請參看下面視頻。Siu氏向來係咁,講咗第二樣嘢。周顯講的是捧本台子弟兵,Siu氏講的是明星好難捧紅,斥周顯講廢話。然而,TVB一直在培養(或養而不培)自己基本藝員,雖然近年出不了紅星,還得用基本藝員。好像HKTV偏用二三線老餅藝員擔正,做法有D倒流。

反駁Siu氏的Point,捧唔紅都要捧,當年TVB力用五虎將等年青藝員,怎知後來會大紅大紫?本人目睹多屆國泰邵氏演員訓練班,彈出者(指担正三部以上主角的)竟無一人,遑論走紅。但從人才機制論,都要捧(用)。而電視界是可以以戲養員的,電影界則專係等人紅咗先用,不論。Siu氏的「明星好難捧紅」論和他的「創新」哲學取向大相逕庭。魔童基的專用老餅(而且以前不是一線的),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。


阿爺唔救ATV / 蕭生對舊劇版權無興趣
(由9:10聽起)
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