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2007-1-15
近來由於一些老友拉攏,又重蹈江湖,鬧著玩,注意返近期D香港電影。第一時間去看了《色戒》,以下是我在台灣論壇上發表的評論。

先轉載龍應台的一篇文章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如此濃烈的「色」,如此肅殺的「戒」 龍應台
中時25/09

 「所有的尺寸都是真的,包括三輪車的牌照和牌照上面的號碼。」李安說。
 我問的是,「色戒」裡老上海街景是如何拍出來的。他說,他的研究團隊下了很深的工夫,而上海製片廠也大手筆地重現了上海老街。

 搶救一段灰飛煙滅的歷史

 「建築材料呢?」「也是真的。」

 我已經覺得不可思議了,但是再追一句:「可是,街上兩排法國梧桐是真的嗎?」

 「一棵一棵種下去的。」李安說。

 他提醒我,第二次再看時,注意看易先生辦公室裡那張桌子。民國時代的桌子,他找了很久,因為大陸已經沒有這樣的東西。桌上所有的文具,包括一只杯子,都費了很大的工夫尋找。

 「你有沒有注意到易先生辦公桌後側有一個很大的雕像?」
 啊?沒有。

 「是鍾馗。搞特務的都會放個鍾馗在辦公室裡。」

 李安並非只是在忠實於張愛玲的原著,他是在設法忠實於一段灰飛煙滅的歷史。易先生進出的門禁森嚴的後巷,還真的就是當年七十六號特務頭子之一李士群的住宅後巷。

 香港又怎麼拍的?香港的老街根本拆光了,大學生坐電車那些看起來像中環德輔道的鏡頭,怎麼來的?

 「那是檳城和怡保。那裡的街屋和老香港一樣,但是保留得很完整,只是馬來西亞的屋頂是斜的,所以要作些電腦處理。」

 戲裡戲外 人生層層交織

 「那電車怎麼來的?」

 「特別做的,真的電車。」

 學生演戲的部分,是在香港大學陸佑堂裡頭拍的。一九一○年代的建築,立在山頭,仍舊風姿綽約。拍學生演戲的那一段,李安覺得全身起雞皮疙瘩,因為影片裡的一切,都是他自己在台北國立藝專第一次演話劇時所經歷的:大學禮堂的舞台,純真年輕的學生,從演戲裡頭發揮自己又找到自己的奇異經驗,演完以後大夥興奮地去吃宵夜,空空的街上下著小雨…

 李安在敘述,我看著他的眼睛,很大的眼睛,溫煦、誠懇,但是很深刻。這裡有好幾層的人生和故事交叉重疊了:二十歲的李安和二十歲的王佳芝、鄺裕民,過去的年輕演員李安和現在的年輕演員湯唯。從前和此刻,戲裡和戲外,劇本和人生,層層交織。

 在尋找易先生的辦公桌時,浮現在李安腦裡的是「小時候爸爸會用的那種桌子。」「色戒」在尋找的,是爸爸的時代會看的電影,會哼的歌,會穿的衣服,會擺在書架上的書,還有民國的口音。一口京腔普通話的湯唯得上課改學南方的國語。梁朝偉、王力宏、湯唯上了三個月的課,要讀「未央歌」、「藍與黑」,要看尤敏主演的「星星月亮太陽」,要聽當時的流行音樂,要讀戴笠和胡蘭成的傳記和作品,要熟悉張愛玲作品裡的每一個字,要進入一個有縱深的、完整的歷史情境。


現在若不拍 就會永遠沉沒

 很深地「浸泡」在那個歷史情境裡,李安說,拍到後來,幾乎有點被「附身」的感覺。「是張愛玲的作品找我,不是我找它。這段歷史,就是要被留下來。」

 「可是他們這個年齡的人距離那個時代,太遙遠了。」似乎說得口都乾了,他喝了一口茶,繼續,「我們這一代還知道一點點,我們這一代不拍這電影,將來,就永遠不可能了。」

 我看著李安。這是香港中環的四季酒店,接近晚上十一點,我突然發現了「色戒」是什麼。


它是李安個人的「搶救歷史」行動。也許是張愛玲小說裡人性的矛盾吸引了他,也許是張愛玲離經叛道的價值觀觸動了他,也許是小說的電影筆法啟發了他,但是,真正拍起來,卻是一個非常個人的理由,使得他以「人類學家」的求證精神和「歷史學家」的精準態度去「落實」張愛玲的小說,把四○年代的民國史──包括它的精神面貌和物質生活,像拍紀錄片一樣寫實地紀錄下來。他非常自覺,這段民國史,在香港只是看不見的邊緣,在大陸早已湮沒沉埋,在台灣,逐漸被去除、被遺忘,被拋棄,如果他不做,這一段就可能永遠地沉沒。他在搶救一段他自己是其中一部分的式微的歷史。

 把張愛玲褪色的膠捲還原

 「話劇團的部分在港大陸佑堂拍,你知道陸佑是什麼人嗎?」
 他搖頭。

 「你記得民國五十三年,有架飛機因為劫機在台中附近掉下來,死了五六十個人,很多電影圈的重要人物,裡面有個人叫陸運濤?」

 「當然知道,」李安說,「他是電懋電影的創立人,『星星月亮太陽』就是他的。他那時先來花蓮,還有雷震跟趙雷,我那時九歲,還跟他們一起照相,印象很深刻。」

 「陸佑,就是陸運濤的父親。」

 啊…他不說話了,可是我們可能都在想一樣的事情:歷史的許多蛛絲馬跡,看似互不相關,卻會在你毫無準備的時候驀然浮現,彷彿它找到了你。張愛玲在一九三九年拎著一支大皮箱來到港大校園,許地山是她的系主任。戰火開打時,她在陸佑堂的臨時醫院裡作學生看護,外表清純的女學生心裡深藏著一個人性X光照相機,喀擦喀擦拍下人世的荒蕪。二十幾歲的港大女生張愛玲,是否料到七十年後在陸佑堂,有個李安試圖把她褪色的膠捲還原?

 床戲演得那樣真實,那樣徹底,使我對兩位演員肅然起敬,但是,如果不是演員對導演有極度的信任,這樣沒有保留的演出是做不到的。李安是如何說服演員在這部電影裡,激烈而直接的性,是必要的呢?

 我相信它的必要。

張愛玲的這篇「不好看」的小說,之所以驚世駭俗,主要是因為小說中違反世俗的黑白不分、忠奸不明的價值觀。一般的作者去處理女特工和漢奸的故事,難免要寫女特工的壯烈和漢奸的可惡。張愛玲的女特工卻因為私情而害了國事,張愛玲的漢奸,也不那麼明白地可惡,長得「蒼白清秀」,最貼近的描述,透露的倒有幾分可憐:「此刻的微笑也絲毫不帶諷刺性,不過有點悲哀。他的側影迎著台燈,目光下視,睫毛像米色的蛾翅,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,在她看來是一种溫柔憐惜的神氣。」

獵人與獵物 角色很弔詭

 更「嚴重」的是,女特工之所以動情,那情卻也不是一般浪漫小說裡的純純的愛,而是,性愛。「事實是,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個熱水澡,把積鬱都沖掉了,因為一切都有了個目的。」征服一個男人通過他的胃,「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。」如果王佳芝背叛了她的同志,是由於她純純的愛,她還可能被世俗諒解甚至美化,但是,她卻是因為性的享受,而產生情,而背叛大義,這,才是真正的離經叛道,才是小說真正的強大張力所在。「她最後對他的感情強烈到是什麼感情都不相干了,只是有感情。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系,虎與倀的關系,最終極的佔有。」就權力的掌控而言,易先生是「獵人」,王佳芝是「獵物」;就肉體的釋放而言,王佳芝可能是「獵人」,易先生是「獵物」。

 因為有如此濃烈的「色」,才會有危險而肅殺的「戒」。易先生把一枚「戒指」圈在王佳芝的手指上,究竟是易先生施「戒」於王,還是王是易先生的「戒」,恐怕是一個辯證關係、互為連環。「虎」和「倀」是什麼關係?「倀」和「娼」又是什麼關係?在小說裡,性寫得隱晦,但是張愛玲彷彿給李安寫了導演指示;「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」,是一個寫在劇本旁邊的導演指示。導演完全看見了性愛在這齣戲裡關鍵的地位,所有的戲劇矛盾和緊張,其實都源自這裡。

 性愛精準拿捏 張力瀕斷裂

 李安對性愛的拿捏,非常精準。頭一場床戲的暴虐或可被批評為缺乏創意,因為專家會指出,這種性的暴虐在納粹電影裡常會出現,用來凸顯「權勢就是春藥」的主題。但是在其後的床戲中,兩人身體之極盡纏繞交揉而神情之極盡控制緊繃,充分呈現了兩人對自己、對命運的態度:易先生對戰事早有壞的預感,知道自己前途堪虞。王佳芝更是走在火燙的刀山上,命提在手裡。兩人的表情,有絕望的神色,性愛,是亡命之徒的唯一救贖也是最後一搏;加上一張床外面的世界是狼犬和手槍,暗殺和刑求,陰雨綿綿,「色」與「戒」在這裡做最尖銳的抵觸對峙,李安把戲劇的張力拉到接近斷裂邊緣。

 張愛玲曾經深愛胡蘭成,胡蘭成曾經傷害張愛玲。張愛玲對於「漢奸」胡蘭成,有多麼深的愛和恨?不敢說,但是在「色戒」裡,王佳芝身上有那麼多張愛玲的影子,而易先生身上又無法不令人聯想胡蘭成。

 「色戒」會讓張愛玲塗塗寫寫三十年,最後寫出來,又是一個藏的比露的多得多的東西,太多的欲言又止,太多的語焉不詳,太複雜的情感,太曖昧的態度,從四十年代她剛出道就被指控為「漢奸文人」這段歷程來看,「色戒」可能真是隱藏著最多張愛玲內心情感糾纏的一篇作品。

 深度掌鏡 窺見極致藝術

 「色戒」,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寫鄭蘋如和丁默?的故事,實際上,那幽微暗色的心理世界,那愛與恨、「獵人與獵物」、「虎與倀」的關係、那「終極的佔有」,寫的哪裡是鄭蘋如和丁默?呢?李安說,他讓梁朝偉揣摩易先生角色時,是讓他把丁默?、李士群、胡蘭成、戴笠四個人的特質揉合在一起的。湯唯演的,是王佳芝和張愛玲的重疊。

 性愛可以演出這樣一個藝術的深度,Bravo,李安。

分享至 : QQ空间
收藏
INSAFE System
關閉

7 個回復

倒序瀏覽
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-9-1 13:33:45
沙發
INSAFE System
關閉
以下是我在台灣論壇上發表的評論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也談《色戒》(1)

剛看完電影《色戒》,又看到此新聞對談網有人談起。又及,看到麻將原本是學(唸)電影的,惊喜之餘,撩起談意,也來湊興一下。

有點奇怪,這一欄是談小說《色戒》抑或談電影《色戒》啊?我想,就算是剖析張愛玲或剖析小說《色戒》,得從電影談起吧!不然有什麼好談的? 我意思是說假如談張愛玲,四五十年來隨時可談。然則一些未看過電影的網友,也來侃侃而談,是不是有點失焦?

原來,開欄文也不是談電影的,是談張愛玲和李安(有point,但散亂)。咦,其他欄也有談《色戒》的,卻多是談文化/歷史/人文,少談電影(引文不算),頗令我這個老電影若有憾然。原本對麻將有點期待,結果也失望。麻將要借龍應台文章才能道出對《色戒》的感受。我就從龍應台文章談起。----《如此濃烈的「色」,如此肅殺的「戒」》(中時25/09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-9-1 13:34:09
板凳
INSAFE System
關閉
也談《色戒》(2)

龍應台詮釋《色戒》一文,寫得不錯,但從欣賞(appreciation)的角度來看,一部需要詮釋/解釋才能令欣賞者/觀眾知道其意涵(message)的影片,說不上是一部成功的影片。當然,從另一個角度來說,可歸咎於欣賞者修養不夠,包括不是張迷,包括不熟悉時代背景,等等。然而電影是一种大眾藝術,如果只有少眾如龍應台才看得出其意涵,並不值得恭喜。

鄙人看電影幾十年,略有見聞,亦讀過漢奸事跡,但要看到龍應台寫的,才知道影片原來是這個意思,未免無奈。龍應台說出影片意涵:

>>「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。」如果王佳芝背叛了她的同志,是由於她純純的愛,她還可能被世俗諒解甚至美化,但是,她卻是因為性的享受,而產生情,而背叛大義,這,才是真正的離經叛道,才是小說真正的強大張力所在。「她最後對他的感情強烈到是什麼感情都不相干了,只是有感情。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系,虎與倀的關系,最終極的佔有。」就權力的掌控而言,易先生是「獵人」,王佳芝是「獵物」;就肉體的釋欣賞佳芝可能是「獵人」,易先生是「獵物」。<<

我覺得龍應台所寫出的,impact比電影大幾倍!這証明電影的失敗!當然,電影詮釋(critic) 的職責是具体指出影片感染力(感動,心靈觸動) ,以至解釋影片的感染力。問題是,要影片本身有那一份感染力才成。觀眾當時未必「知道」這股感染力,但要「感覺」這份感染力才成,不然就是影評人的再詮釋(或over interpret)而不是critic了。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-9-1 13:34:26
地板
INSAFE System
關閉
也談《色戒》(3)

比如,我們看完龍應台的詮釋(critic)後,會說:「yes,你所說的正正就是我所感覺到的」!而不是:「喔,你不說我倒不知」!更大代誌的是,你重看影片也沒有這種感覺,只內咎於自己不懂張愛玲,或太沒有修養!---我不以為這是對的。政治上我們不信服權威,在(電影)欣賞上也不需要信服權威。電影是感性藝術,不是「知性藝術」,看電影是不需要考証能力才能看得懂。

龍應台詮釋《色戒》的主題(假定她是對的) ,用我的話語,是:「性愛出賣了義氣及愛國」、「一個複什/污穢時代下扭曲的男女所產生的性愛,性愛出賣了義氣及愛國」。假如影片是這個主題的話,李安的描寫是失敗的。

簡單的說明一下怎樣才叫成功,就是,當王佳芝(湯唯)最後在珠寶店說出「快走!」的時候(全劇高潮),觀眾或恬然而悟,或受shock於王桂芝(湯唯)的舉動,高明的觀眾甚至悟出「性愛出賣了義氣及愛國」的這個意涵(message) ,我請問欄上有那一位網友當時有這種心靈觸動? 我沒有,我只有點「意外」,對王佳芝(湯唯)的舉動我只有點「不明所以」。

很多成功的影片都有這種令觀眾心靈觸動的moment。例如One Flew Over the Cuckoo's Nest (1975) 中,最後 the chief搬起大石砸園而去,觀眾feel到「主角爭取自由的勝利」的主題。又如,Rebel Without a Cause(1955) 中 ,最後父親開口叫james dean喂葯,觀眾feel到「寬容」的主題。《色戒》有沒有?

也談《色戒》(4)

龍應台評《色戒》,是再詮釋(或over interpret) (港語叫解畫) 。她大概不知道,「內容深刻」和「表現出其深刻」是兩回事。常言道:「內容定高低,技巧決成敗」。或謂,《色戒》的主題太深奧(注意,深奧不等同深刻),太複什了,不好理解。這是張愛玲的錯嗎? 不是,也是導演的錯。編劇ABC有云:「take it for granted, make it believed」,不可信的拍成可信的,是電影真締。

《色戒》小說內裡的哲學(哲學不等於主題)---如「性愛出賣了義氣及愛國」和「張愛玲自己的寫照」等等---其錯對性不重要,導演的職責是把它們呈現出來,令觀眾感動。假如功力不夠,或志不在此,就不要碰這個主題。

當然,更有一個可怕的可能性,《色戒》小說的這個主題根本不成立---比如什麼「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」等等。張愛玲寫寫而已,張迷不要當張愛玲是神。假定張愛玲小說的哲學是不成立的,李安又怎能拍得出來? 或要費很大勁make it believed?更不要說,李安有點功力不及以至志不在此了。

(另一個假定是,李安影片根本就沒有龍應台所說的主題,那《色戒》就是一部普通片,那就不用談了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-9-1 13:34:46
5#
INSAFE System
關閉
也談《色戒》(5)

「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」成不成立,其實沒關係,「take it for granted, make it believed」。「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」是一個很有趣的「色慾/性慾心理」問題,絕對是一個影片的好題材。一般來說,以現代觀點,女性是愛重於性的,是從愛表達性的。我沒研究過張愛玲,假定張愛玲這這樣顛覆「性與愛」(王佳芝由恨變愛,從性表達愛),絕對是一個很好的「色慾/性慾心理」片的題材。

龍應台詮釋《色戒》:

>>更「嚴重」的是,女特工之所以動情,那情卻也不是一般浪漫小說裡的純純的愛,而是,性愛。「事實是,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個熱水澡,把積鬱都沖掉了,因為一切都有了個目的。」征服一個男人通過他的胃,「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。」如果王佳芝背叛了她的同志,是由於她純純的愛,她還可能被世俗諒解甚至美化,但是,她卻是因為性的享受,而產生情,而背叛大義,這,才是真正的離經叛道,才是小說真正的強大張力所在。「她最後對他的感情強烈到是什麼感情都不相干了,只是有感情。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系,虎與倀的關系,最終極的佔有。」<<

用現代話語,這是一种性心理變態,在外片中,經常看到這類題材。

假如《色戒》主題表達失敗的話,是李安沒有好好考慮片中「性心理變態」實質,是李安沒有好好考慮拍「性心理變態」這一部份,沒有好好考慮拍「用現代眼光看四十年代污穢時代下扭曲男女的性心理變態」這部份。估計,李安(在影片中)沒有四十年代當然也沒有現代「性心理研究」。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-9-1 13:35:05
6#
INSAFE System
關閉
也談《色戒》 (6)

我相信李安是個乖兒子,對「性」並不沉迷,描寫性慾,描寫性心理變態,未必拿手,更不要說這樣會袤瀆張愛玲的人物了。

李安是拍色慾,拍性愛場面,不是拍性心理變態。李安拍出亦愛亦敵的的張力,但不是通過「性心理變態」(龍應台所說的),故此現時角色的內在張力(internal dramatic tension) 是來自「亦敵亦愛」(梁朝偉則來自恐懼),而不是來自「性心理變態」。李安努力營造「心理描寫」,但basic set up卻缺乏了「性心理變態」(龍應台所說的),所以心理戲(湯唯)就落空了,故而床上戲只有A片效果而沒有「性心理描寫」效果。只有梁朝偉「沒有明天」的效果,而沒有湯唯複什心理的描寫。

湯唯和梁朝偉的做愛戲,其「蛇足」部份是全片最大的敗筆。所謂「蛇足」,是不需要如A片般全功架上陣的,我相信只拍上半身或避過全功架式畫面,也能表達出:

>>兩人身體之極盡纏繞交揉而神情之極盡控制緊繃,充分呈現了兩人對自己、對命運的態度:易先生對戰事早有壞的預感,知道自己前途堪虞。王佳芝更是走在火燙的刀山上,命提在手裡。兩人的表情,有絕望的神色,性愛,是亡命之徒的唯一救贖也是最後一搏<<(龍應台語)

過火的露骨的做愛戲只製造了銀幕下話題。在這一點上,李安消費了演員,而不是經營角色,殊不可取。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-9-1 13:35:33
7#
INSAFE System
關閉
也談《色戒》 (7)

李安沒有刻劃「性心理變態」,從沒有set up王佳芝(湯唯) 的「性慾性格」(這是我杜撰的詞) 這一點可以看出來。王佳芝(湯唯) 初次和同志做愛一場,是失真的描寫。李安看來沒有想過一個四十年代中國處女的性觀念(even是大學生),當然也就沒有好好想過,一個少女貞操和愛國發生矛盾時的描寫了。王佳芝(湯唯) 初次和同志做愛戲是我看過最荒唐的一場戲。(色戒原著不知怎樣描寫)

話說回來,龍應台所詮釋的「性愛出賣了義氣及愛國」,應該怎樣拍,才不至於那麼「兀突」---到王佳芝最後說「快走」,觀眾才知道她叛國。李安可能受小說所困,要王佳芝看到戒指才識warning。

李安竟在基本的敘事技巧上犯了錯誤,電影畢竟不是小說。By電影,要在高潮戲讓觀眾「感覺」(心靈觸動) 女主角叛國的悲劇性,才叫成功(原著己經錯誤,扣(tag)戒指出不到這個效果的),而前面務必先作鋪排(hints) ,例如床上戲王佳芝看槍袋一幕,李安就要拍出「獵物愛上獵人」的感覺。到珠寶店一場,Drama是「女主角掙扎+喑殺進行」,觀眾有了底,「女主角掙扎的結果」才好看(心靈觸動),現在拍成「驚奇」。李安是失手了,被小說害了。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-9-1 13:35:41
8#
INSAFE System
關閉
也談《色戒》(8)

寫到這裡,網上好像少有人和我「以電影論電影」角度談《色戒》,我竟獨彈瑟琶,莫非太行內了? 見好就收吧。以下是本來想談的題目。

●總評:「以電影論電影」,《色戒》不是一部成功的電影,不要被金獅獎嚇著了。(《色戒》不是全無可取,我是以金獅獎的高度作出要求)---

◎假如龍應台說的主題成立,李安拍不出這個主題。原因之一是,沒有set 好「性心理變態」的主軸。(己寫)

◎王佳芝的角色,沒有「性慾性格」的描寫是缺憾,更大的缺憾是,連人物的思想感情也沒有寫出來---both對家國及性事。王佳芝這個人物有軀殼沒靈魂。

◎《色戒》的敘事結構竟然這樣平庸。

◎ 上海及香港的「復古戲」,始終像老外拍中國片,有復古景像但沒有touch,龍應台太過譽了。

◎麻將說《斷背山》普通,我不敢茍同。《色戒》差《斷背山》太多了。日淪陷之上海,李安付出了很大努力,很可惜,時代氣息要加上時代實質才能勾劃出那個時代。李安只提供大量景像,但拍不出神髓。只有描寫,沒有刻劃。李安拍出日淪陷之上海的外在世界,拍不出出易先生的特務世界。「警衛森嚴」、「到處都是特務」是不夠的---唯一神來之筆是地上躺有被擊斃屍体,但嚴格來說,是景像。

◎色與戒的關係,描寫成不成功? 影片拍出來沒有?

◎ 演員的表現比導演好。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