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一九九九年二月三日

台灣票房慘無人道
台灣市場曾經是港產片的米飯班主﹐開戲者假如不先賣到台灣埠﹐就不用旨意 開得成戲。

電影圈中口中的電影老闆﹐很大部分是台灣人﹕王大哥(王應祥)﹑小蔡(蔡 松
林)﹑楊大哥(楊登魁)等等。

台灣錢造就了港產片的繁榮﹐也造就了它的衰落。原因是不顧情由搶高了幾位 明星影片的賣埠價。港片於是濫拍成風﹐成本(主要是片酬高企)與回收嚴重脫離 。

台灣錢又駕御了港片的題材﹐受人錢財替人消災﹐沒有了自我。倩女一出﹐個 個找王祖賢吊威也﹔林美人扮基婆轟動寶島﹐「東方不敗」式影片於是蜂湧而至﹐ 等等。

香港評論界以前笑台灣電影患了軟骨症﹐不識創作。曾幾何時﹐台灣錢也令香 港創作界軟骨起來(連《強姦》也拍至第四集了)。

港產片在衰亡中﹐筆者就這個課題跟台灣朋友閒聊﹐問肇禍者的台灣又如何﹖ 朋友慨嘆香港(影界)是飽漢不知餓漢飢﹐全年(九八年)收四億多元還想怎麼樣 ﹖

原來﹐台灣華語片票房之慘﹐可以用慘無人道來形容。周星馳主演的《行運一 條龍》只收百五萬台幣(約為三十多萬港幣)。想當年星仔的台灣埠價曾有二千萬 (約為八千萬台幣)的天價﹐《東方不敗》收過一億元的高紀錄﹐真是白頭宮女話 當年了。

香港最賣座的《風雲》(收四千多萬)﹐在台灣只收七百多萬(約為百八萬港 幣)。九八年全台灣本土片票房收入不超過二千萬台幣﹐而政府投入的電影輔導則 為一億二千五百元台幣﹐政府資金全部蝕光﹗董琪

分享至 : QQ空间
收藏
INSAFE System
關閉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